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,他不是雅典人,是外邦人,柏拉图死后将学校传给自己的后代,亚里士多德负气出走离开雅典,不过因为他是外邦人也不可能继承财产,后来亚里士多德给13岁的亚历山大大帝当老师。

亚里士多德对一切都感到好奇,博览群书,有一个外号叫读书人。但是在雅典人们都不读书,而是奴隶读书给他们听。所以读书人是一个贬义词。

亚里士多德号称百科全书的思想家,他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涉及哲学,大部分是关于自然科学的,主要哲学著作只有一部形而上学。

亚里士多德时期说的“原因”意思是一个事物存在所需要或者说必备的充分的条件。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原因。他将构成事物存在的条件归为四种,即“四因说”:

  1. 质料因,材料,早期自然哲学的水火土气
  2. 形式因,概念,柏拉图的理念
  3. 动力因,亚里士多德自己说的物理上虚无
  4. 目的因,柏拉图说的善

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分歧点在于,他认为事物的形式和质料是结合在一个事物里边的。

例如要盖房子,先把泥土做成砖瓦,泥土是质料,砖瓦是形式,但是下一步盖房子的时候,砖瓦是质料,房子是形式。亚里士多德也意识到这个问题,这样分析问题还是静态的,而事物是运动生成的。所以他又引入了新的两种概念:潜能和现实。

砖瓦有成为房子的潜能,如果它成为了房子,就变成了现实,亚里士多德认为水火土气是最低级的质料,最高的存在是完满的现实(entelekheia),中间的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动态生成关系。

汉语翻译中的形而上学来源于周易。形而上学指的是实在,形而下学指的是现象。但是后来恩格斯也使用形而上学,指的是一种与辩证法相对的思维方式。所以形而上学在汉语里有两种意思。

黑格尔批判近代形而上学时说:近代形而上学是在片面静止孤立的看问题。恩格斯读完以后,也来使用,还把近代两个字去掉了,于是形而上学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。属于恩格斯自己误读或者乱用导致的结果。

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:

  1. 存在论
  2. 实体论
  3. 神学

亚里士多德说我们没法说存在是什么,但是可以说存在是怎么存在的,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又分为两种意义:偶然和本然。建筑师长得帅是偶然的,但他有建筑的本领是本然的。这种意义被亚里士多德成为范畴。范畴也就是对事物最大最普遍最一般的说明。

亚里士多德概括出10种范畴:实体、数量、性质、关系、地点、时间、状态、动作、所有、承受。

在《物理学》种,亚里士多德根据“无穷后退不可能”原理论证了“第一动者”即“不动的动者”。

在《形而上学》中亚里士多德论证存在着永恒的实体。如果实体是可以生灭的,那么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生灭的。时间和运动是不会生灭的。

亚里士多德认为神是最高的实体,这里的神是哲学意义上的理性的神,最高的神圣的存在,而不是指宗教的信仰的那个东西。人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到神圣的存在。这是对终极关怀的一个哲学回答。

在《伦理学》中亚里士多德论认为,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一种自我完善。